一个困扰南方人多年的“老话题”真的有变化了,又到了一年的供暖季,近日各大媒体及门户网站纷纷发表了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?南方供暖有没有这个必要?南方人的取暖真的靠抖吗?每年一吵的话题大家怎么看?
南方真要开始供暖了?
相信很多南方朋友都有过半夜被冻醒、不敢从被窝里出来上厕所的体验,那种热水袋 电暖气 电热毯全副武装的阵仗,你见过没?
这个困扰南方人的“老话题”真的有变化了。近年来,在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“供暖线”以南部分地区,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。
安徽合肥:供暖范围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,包括189个小区、11.5万户居民,供暖面积2500万平方米。
湖北武汉:目前武昌地区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。
江苏扬州: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。
“供暖线”还应该存在吗?
尚存争议,有待气候论证
不少人都知道,我们国家有条“供暖线”。上世纪50年代,由于经济落后、能源紧缺,只能让寒冷的北方地区“先暖起来”。于是,以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“秦岭—淮河”线为界,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,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。应该说,这么分在当时是有一定依据的。
不过,这种分法也有一定缺陷,即:只考虑了大气温度,没有考虑湿度、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。从气象学角度看,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,湿度每增加10%,人体感受温度则降低1℃。由于南方多阴雨天气,难怪南方网友会感觉到那种“冷到骨子里”的湿冷。
这么看来,这条“供暖线”要不要大幅南移,或是干脆取消?
气象专家认为,南方地区冬季很少像北方一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,通常是过程性低温。因此,南方是否需要大范围集中供暖,需进一步开展气候论证。
不过今年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小伙伴们也可以稍微放心些,因为专家预测今年有望过个暖冬。11月5日,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预报员叶殿秀表示,根据会商预测结果,今年冬季,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。
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经济上划算吗?
暖气虽好,成本可不低
城市建筑专家表示,南方建筑缺乏保暖设计,要改造城市管网,并对南方既有建筑结构大面积改造,这两项无一容易。
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也有待考验。比如,在武汉市蓝晶绿洲小区,供暖费按建筑面积计价,单价为10元/平方米/月。据测算,一个家庭一个采暖季供暖费用在4000元左右。
很多精打细算的业主就嘀咕了,开空调不行吗?省一点是一点。记者调查发现,合肥市两个通暖气管道已有10年的小区,仍有三成业主没有开通暖气。不开通暖气的业主认为,集中供暖分摊费用过多、不合理,不如空调可随时开关。
全国都集中供暖,空气质量“扛得住”吗?
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模式
每到冬天,北方雾霾天就会增多,这跟供暖有一定关系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的研究显示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,so2排放增加近50%,一次pm2.5排放增加约30%,尤其pm2.5主要成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。
一方面,咱要取暖;另一方面,咱也要打赢“蓝天保卫战”。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,实现能源结构转型,实现清洁取暖是关键。
因此,有关专家建议,南方采暖不宜简单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,应因地制宜以多元化方式解决。
1) 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小区内,适合集中统一供暖。比如,武汉利用武昌、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,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。
2) 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,可以采取燃气壁挂炉等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。
日前,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在部分南方城市,冬天“取暖靠抖”的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。
近年来,湖北武汉、安徽合肥、湖南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,在冬季已开始进行集中供暖,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。
50年过去,这条线依然与大致今日中国的供暖状况符合。同样的,50年过去,南方人关于“冬天冷、求暖气”的呼声也一直存在。
“冬天室内,北方人穿着短袖,南方人瑟瑟发抖”……在互联网上,对于南北方冬季差别的段子不绝于耳。
因为没有暖气,所以“取暖基本靠抖”“洗澡需要勇气”“被子压到喘不了气”,这些,差不多就是冬季南方室内的真实写照。
人的体感如此不适,南方冬季如此可畏,也大可思考一下:这是不是比“北纬33度”更具说服力的供暖理由?人的需求,可不就是一切施政行为的最终旨归?
所以,武汉、合肥、长沙等地开始集中供暖,就是对居民呼声的回应。相比50年前,今日中国的发展程度早已不至于为集中供暖捉襟见肘,更何况是经济表现更加出色的南方。
有诉求也有条件,尝试进行集中供暖,让南方人过上惬意自如的冬天,当然应当持开放乃至鼓励的态度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南方的集中供暖就该草草上马、迅速推进。如报道中所言,“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,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,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,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。记者随机采访了合肥市两个暖气管道进入已有10年左右的小区,发现仍有大约30%的业主没有开通暖气”,可见,南方如何集中供暖,也面临着自身地域特有的问题。何况南方也是广阔的地域概念,冬季温差明显,这无疑也为供暖共识的达成,制造了不同意见。
而南方也大可不必循着粗线条的政策制定路径,各地不妨细致评估自然及经济状况,以民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,再决定是否供暖、如何供暖。
同时,也可避免北方供暖的经验教训,如在供暖时尽可能安排清洁能源,防止雾霾伴随而至。
更重要的是,南方供暖当作出财政上的安排,如当地确实需要暖气,应该确保暖气不是“部分单位”“高档小区”的专享,要兼顾普惠,关照民众。
南方是否集中供暖,已经持续讨论多年,目前尚未有统一意见。只不过有一个方向当明确,在是否供暖的问题上,一条宏观笔直的地理线条,终究抵不过具体微观的身体感受,后者,更该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。
周一至周日 9:00-18:00(仅收市话费)